李總有兩次成功的創業經歷:
一次是從清華汽車系畢業后6年,
從事汽車及相關領域的進出口貿易;
另一次就是與泰豪結緣,
開啟泰豪在智能建筑及智慧城市領域宏圖。
他的經歷帶有很明顯的清華標簽,
他也一直說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貴人的相助。
說是幸運,實則努力,
從商如此,為人亦如是。
正如清華校歌中的那句,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Q:您到目前為止的工作和創業歷程是怎樣的?
我1986年從清華畢業以后,先在國家物資部工作了幾年。1992年選擇下海,從事汽車和重型工程機械的進出口貿易。
2000年正式加入泰豪并開拓建筑智能化的業務。公司起初只有我與現任財務總監兩個人,隨后用了1-2年時間發展到20余人,至此形成了公司的雛形。到2003年左右,我們實現了500多萬盈利。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而智慧城市中最大一個組成要素就是智能建筑,所以我們就從智能建筑和節能開始拓展,順勢而為做了智慧城市領域業務。
李總在員工大會上講述公司戰略定位
Q: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是怎樣從零開始達到現在的規模的?其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成立之初,由于和泰豪及清華的淵源,我們獲得了很多支持,再加上我們團隊的戰斗力很強,很快就高速運轉了起來,業務也逐漸開展,中標項目當中不乏一些規模大、具有重大意義的工程,比如2001年的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工程項目、2004年的氣象科技大廈建筑智能化總體設計、2005年的金融街北京銀行總部大樓弱電總包項目、2008年的奧運工程項目、2010年的上海世博中心智能節能項目等。加之與三井、松下等國際大型企業的合作,北京泰豪在智能建筑領域已屬行業頂尖。
在智慧城市方面,2013年我們與國家信息中心簽署關于加強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這對于泰豪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戰略轉型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后我們承接了新余能源與環境監測管理中心、石家莊工業節能監測管理平臺、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湘潭新型智慧城市等多項國家智慧城市典型示范項目等工程。
Q: 您在泰豪的創業時期,遇到特別艱難的事是什么?
總體而言,遇到一些困難最后都解決了,但記憶中有幾次確實被逼在懸崖邊上,就好像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是會功虧一簣。好在這幾次最后都轉危為安了,覺得幸運的同時,也感恩于貴人和朋友的幫助。
Q: 工作最忙的時候,是怎樣的狀態?
創業時期經歷了團隊的組建及業務的發展,有很多困難,比如在投標時,通常是技術人員忙著做標書,作為老總的我哪怕只是做后勤服務也一定會陪著投標人員一起。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全員一起連續忙好幾個通宵,就連非典期間也是一樣。那時候夜里不能睡覺,白天還有工作,就這樣連軸轉。只有一個標投出去了,才能好好睡一覺。
李總和公司高層看望慰問一線項目員工
Q: 是否經常覺得壓力很大?在面對巨大壓力的時候,您會如何調整自己?
我一直覺得壓力比較大,通常就是靠運動、讀書來調節。我看的書很雜,不論經濟管理、歷史傳記、還是文學經典,我都愿意看。最近就在看海明威寫的雜記。
Q:您怎樣看待泰豪未來的發展前景?
泰豪是最早提出用信息技術來整合傳統產業的。目前布局的幾個產業前景都不錯。
電力屬于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規模大,是具有可持續性且不斷需要新技術的行業,泰豪目前已經在第一梯隊。
軍工行業國家已經提出要做世界大國,為此更要在新技術上有所突破。希望泰豪能在國防領域做出有突出貢獻、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就像蘇聯的AK47,一直都是經典。
而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未來市場巨大,涵蓋的行業面很廣。
總體而言,泰豪整體產業布局是跟著國家方針走,只要國家能大力推進,泰豪就會有十足的進步,所以在我們具備先發優勢的前提下,后續機會很多。
李總在經營工作會上做指導
Q: 現在創業,和當年有什么不一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對年輕創業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現在的創業更困難。一方面,20年前百廢待興,很容易找到創業的空白領域,而處于目前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很多領域已經跑馬圈地被占領了;另一方面,當時以大學畢業生為主的創業人才池比較小,所以競爭相對沒那么激烈,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
現在要想創業成功,就要在技術、理念上超越常人。還要有超出常人的勤奮和努力。依我看,現在泰豪新選出的二次創業核心團隊就不錯,也符合現代創業者的要求。
Q:對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板塊今后的合作有什么想法?
目前我們在做智慧城市規劃的時候,都涉及到能源的使用和管理問題,因此智慧城市板塊和能源互聯網、電力未來都有合作和配合的可能性。
Q: 假如不做企業家,您最想做什么?
其實我現在很想做小學老師,若是希望國人能受到更多的尊重,那就要從孩子開始教起,讓他們學會知書達理,理解誠信的含義。 另外我還喜歡在不做準備的情況下,與大家天馬行空的互動,敞開地交流,以創造性的思維去啟迪他人。
(原載于【泰豪公司】公眾號,泰豪邁能王瀟供稿)